2008年8月2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一版:奥运盛宴·观察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沈阳赛区交出“平安奥运”答卷
霍仕明 张国强

  8月16日晚,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最后一场奥足赛圆满落下帷幕。10天12场比赛,平安顺利、气氛热烈,未曾发生过任何一起突发性事件。沈阳全体奥运安保工作人员众志成城,打赢了一场“史无前例”的大硬仗,向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  在当晚比赛结束后,奥运安保国家指挥中心对沈阳奥运安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:“这次奥运赛事,沈阳承办了重要的赛事活动,沈阳、辽宁做了大量的、卓有成效的工作,全体干警昼夜奋战,做出了艰辛的努力,确保赛区、赛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,工作成效显著。”

  一年精心谋战
  2007年8月,沈阳赛区成立了以副市长杨亚洲为组长的安保工作协调小组,全面启动各项安保筹备工作。
  2008年6月15日,沈阳市反恐防暴总指挥部全面启动工作,负责奥运安保期间组织全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,合力开展反恐工作,全力做好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。市反恐办聘请了国家级专家、省级专家、市级反恐专家进入总值班,确保专家及时有效参与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置工作。
  沈阳市先后置办了一批高科技武器装备:能替人排爆的机器人,能在角落里找到爆炸物品的探测仪,能屏蔽电磁波的频率干扰仪,“身价”48万元的排爆服……
  从今年4月开始,公安机关每天组织出动民警、武警、社防队员以及内部保安力量,街道、社区组织群防群治队伍,24小时全天候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。

  两场“奥保大考”
  7月17日,自祥云火炬莅临沈阳那一刻开始,沈阳奥运安保工作真正进入了一种“决战时刻”。安保力量练就的“十八般武艺”,在火炬传递和奥足赛两场“奥保大考”中接受了最严格的检验。
  火炬传递是沈阳奥运安保打响的第一场战役。“任何一丝干扰都可能影响火炬的传递,我们必须提前想到、防到。很多地方都得一步一步地走、一点一点地观察,包括缓冲区,只有这样,我们才知道那里需要不需要部署警力。一路走下来,常常是一脚泥水,有的同志三天就穿坏了一双鞋。”奥保办副主任张民说。火炬传递路线沿途大大小小的路口,均装进安保人员的心中。
  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防爆安检,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火炬传递前一天,由市公安局特警支队、刑警支队负责,对传递路线两侧、跨线桥、过水桥进行一次全程防爆安检。在火炬传递的当日凌晨1时左右,安保人员再次对路线进行全程防爆安检。老天好像故意给安保人员出难题:火炬传递前一天晚上,狂风加大雨。特警、刑警和其他安保力量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安检。当晚,几十只搜爆犬也摸黑跟安检防爆人员“并肩作战”,用敏锐的嗅觉寻找可疑物品。
  7月17日10时40分,当“火炬传递圆满成功”的声音传遍全场时,就像一下子从所有安保人员的心头卸下千斤巨石。“圆满成功”,四个字,字字千金。
  8月6日,伴随着沈阳赛区首场奥足赛的开始,沈阳奥运安保第二场战役也随之打响。
  沈阳奥体中心奥运安保现场指挥部,是整个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前沿“心脏”。这里举行了128场训练赛、12场正式比赛。
  “奥体中心场馆内外还有435个摄像头。这些摄像头像一只只眼睛,覆盖了场馆的每一个角落,没有任何死角。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,我们在安保指挥大厅都看得很清晰。赛事开始后,我们还有民警、武警、消防、安保志愿者,在场馆内各司其职,实行24小时值班。加上这些分布在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和报警器,我们将进一步延伸安保力量的触觉。”现场指挥部的张剑锋说。
  现场指挥部还能看到沈阳158个重点部位、158条重点道路的情况。现场指挥部能直接调动至少4280名安保力量。在现场指挥部,指挥员通过集群有线调度台,能呼叫到每一名责任民警。这套指挥系统高效快捷,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。
  安检是关系到沈阳奥体中心安全的重要环节。奥体中心周边共设有118条安检通道。想要进入奥体中心需要经过6个安检程序:首先要经过一个圆柱形放射检测仪,确认是否随身携带危险物品;随后,将经过证件识别器,根据相关规定进入奥体中心需持有奥运安保协调小组下发的通行证,检验通行证真伪;第3道程序是通过安检门,需要将随身携带的包裹物品等放进储物筐;人在通过安检门的同时,储物筐里的物品将接受X光扫描仪的检查;随后进入第5道程序,由工作人员手持金属探测仪对人体检测;最后,工作人员将再次对包裹进行开包检查,安全后方可进入场内。整个安检过程简化而不失严密,所需时间约10秒左右。
  安保人员的努力与付出,收获了一种最圆满的结果:沈阳所有涉奥场所未发生一起刑事、治安案件。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。
  据《法制日报》